English

在“沼”字上做足文章

1998-01-30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计亚男 我有话说

日前,记者在被誉为“中国脐橙之乡”的江西省信丰县见到当地种植能手朱清能。他利用沼气技术种植脐橙,亩产高达1.2吨,这在全世界也是数一数二的。

朱清能的业绩是赣南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个缩影。

长期以来,农业生产单一、低效困扰着江西省的农业发展。由于盲目开发资源,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破坏,致使生态环境质量每况愈下,出现水土流失、土壤沙化等一系列生态失衡问题。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贫穷和落后,束缚了江西省社会经济的发展。

如何铲除这个病根,摆脱落后的面貌?赣南地区选择了一条以沼气为纽带的“猪(场)、沼(气池)、果(林)”生态农业发展之路。

从70年代起,赣南地区开始搞“猪、沼、果”工程,但沼气技术不过关,操作不方便,致使这项工程处于徘徊状态。1995年,有关部门克服了技术难关,沼气应用走向快速发展阶段,赣南地区农村建池数量迅速增长。

今年46岁的朱清能,1994年投资360万元,承包了油山长安生态农业示范圈,开发脐橙640亩、养猪200头、建沼气池12个、养鱼150亩。他以养猪制沼气,沼液浇果、养鱼,沼气照明、烧水、做饭,既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,又实现了生态良性循环。1997年实现产值70万元,年纯收入30余万元。

像朱清能这样的成功事例,农业部称之为“赣南模式”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丙乾认为,“赣州地区在农村推行的‘猪、沼、果’生态农业模式,既可增加经济效益,改善环境卫生,又可节约饲料、薪柴、电力、化肥和农药。这意味着农村能源的一场变革。”

国务委员宋健也肯定了赣南地区的做法,指出:“猪、沼、果”生态农业模式是一个技术成熟的模式。

赣南经验的成功之处就在于,按照生态规律发展农业,走出向自然界单一索取的误区,走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。把养殖业(猪)、能源建设(沼)、种植业(果)有机地结合起来,形成物质、能量的生物循环链,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生猪和果业的发展。

记者在赣南地区走访农户时看到,他们一般是建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,养三四头猪,将人猪粪便下池发酵后,所产生的沼气、沼液、沼渣按食物链关系,为下一级生产、生活提供肥料、饲料、添加剂和能源。

据概算,这样的沼气池可供一个五口人的农户日常生活照明、炊事用能的需要,沼液可供果园用肥,沼渣拌入饲料作添加剂喂猪。

自从推广了沼气后,当地农民做饭不用砍柴、铲草皮、烧稻草,而且一个沼气灯相当于40至60瓦的灯泡。这就减少了森林资源的消耗,缓解了农村用能的紧张状况。

沼气灶像煤气灶一样方便,把农村妇女从烧柴做饭的烟熏火燎中解放出来。当地的女孩子出嫁,男方是否建有沼气池也成为一个条件。

农村卫生面貌也大为改观。过去,挖一个坑,挡上两块木板就是厕所,不仅不分男女,上面也没有顶盖,容易引发寄生虫传染。然而,记者在信丰县几个农户家看到,厕所不仅有了顶盖,有的里面还铺上了磁砖,养猪不见粪,猪圈没有味。

在谈到如何进一步发展赣南“猪、沼、果”模式时,江西省委书记舒惠国说,“今后要在‘沼’字上做足文章。”专家认为,赣南的经验和技术在江西可以用,在全国的一些地方也可以用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